利用绩效设计规范设备管理行为
来源/作者: TPM咨询服务中心 丨 发布时间:2018-02-26 丨 浏览次数:
在一些传统的中小企业,TPM设备管理是一个管理大难题,由于TPM设备管理的复杂性,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能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办法,出现技术维修类人员“不想干”“不愿学”“不做基础管理工作”“不做TPM设备管理计划”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治机制,激发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TPM咨询公司给大家介绍一下。
TPM设备管理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或者相对比较陌生,这也导致企业管理中出现员工工作价值无法衡量,往往只能通过平时工作中上级管理人员认为的工作表现,给予印象评价,出现“拍脑袋评价”的情况,缺乏一个系统的工作价值评估系统,当然,绩效管理不单单是对工作效果的评价,那么绩效管理是什么呢?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从这个定义的字面意思来看,绩效管理的行为应该是围绕着组织管理目标而进行的,组织的目标来自于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分解为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等。作为TPM设备管理者,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应该是清晰认识到公司组织的目标,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个人的职责权限明确。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企业管理实战经验,通过下面几个要点,试图以一种简单、规范、有效的TPM设备管理手段结合绩效管理,促进企业TPM设备管理提升。
第一、管理层次清晰,职责权限明确
做过企业管理的都应该知道,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结构,无论是直线型结构、职能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或者是矩阵型结构,都离不开明确各个管理层级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分支部门,TPM设备管理部门应设置TPM设备管理目标,人员组织权限,管理流程等。或许有少部分企业管理者会认为,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框框条条,太多的框框条条反而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像这种现象还是有存在的普遍性,而且存在这种观念的管理者一般为跟追企业主从创业到企业扩展到一定规模的老员工,从某种角度看来,我们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对于力求管理提升的企业,首先应该破除陈旧思路和概念的藩篱,通过明确各管理层次各岗位职责权限,并将相关的管理目标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当中,而不能单一的从某一方面去看待问题。设计TPM设备管理系统,让员工主动的去做设备维护保养,对设备操作者思想观念以及技术技能加以培训,教他们怎么做得更好,帮助他们如何达到个人目标和部门目标,以及公司目标。
第二、认识绩效管理目的,制定考核机制
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我们面对的更多是80后、90后、少部分70后,这些年龄层次的工作者,是知识型劳动者、创新型劳动者,对于这类劳动者,其劳动价值越是难以衡量,那么,我们应该回到绩效管理的原点,认识绩效考核的目的,前面所提到的,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提升组织、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更多的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帮助员工提高核心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激发员工创造性,为其工作开展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注重被考核者的工作监督与辅导。设置考核机制应充分考虑个人绩效是否有足够能力承接部门和组织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遵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绩效设计原则,即绩效考核者根据组织的战略、愿景,分解组织考核指标,被考核者根据自身职责权限对考核指标进行评估,并将绩效考核指标调整相关意见反馈至上级管理部门,考核者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平衡,从而确保绩效考核目标一致性。绩效考核导向分为潜在的绩效、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管理方式的员工,企业可以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考核的侧重点,建立长治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TPM设备管理指标的设置与管理规范化
TPM设备管理指标的设置应涵盖设备生命周期,包括设备选型与评估、设备采购、设备试运行与验收、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报废等。可量化考核指标,即绩效考核指标可通过技术统计手段,数据化进行衡量,如设备故障率、设备维护费用控制率、设备综合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维修时间、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完成率等,非量化考核指标即无法通过技术统计手段将考核指标进行数据化统计,如设备需求制定、供应商评价、设备维护保养效果评价、设备安全管理等。以下列举企业TPM设备管理中主要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为TPM设备管理提供参考思路。
1.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系各次设备故障时间与设备总运行时间之比例,该指标的设置,要求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基础,做好设备维修记录的填制、设备故障分类、故障时间分析等。设备维修记录的设置包括故障线别(采用结构式填制方法)、日期、设备故障时间段、故障工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主要的原因的维修时间尽量填写清楚)、操作人等。做好设备维修记录的填制是为了设备故障维修后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建立最优故障解决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可对设备进行相同或类似故障类型进行统计,对于频繁出现的设备故障,提出有效可靠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设备故障率。
2.设备综合效率
设备综合效率是衡量设备运行性能及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为实际生产能力与相对理论产能之间的关系。由设备时间利用率、性能稼动率、产品质量情况等三要素组成。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控制和改善:
第一、提高设备投入运行时间利用率,减少设备计划停机时间,通过生产计划合理调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设备模具更换时间,采用快速换模的方式实现,包括对设备进行安装标识、量化管理、模块化更换等。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规划,明确周期性维护保养项目、保养目的、标准、周期、频次、责任人、检查人,及时更新设备维护保养履历,设备历史故障目录以及最优处理方法。
第二、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水平。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性能较验收时有所下降,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如设备使用的合理性、人员操作技能差异以及设备使用的环境均对设备性能有所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提升设备运行性能,如设备使用前对设备操作说明书认真研读,恪守设备使用的相关要求,人员技能培训,上岗技能考核,制定设备作业指导书、操作指示卡,完善操作标识等。
第三、提高产品质量。对影响产品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加以管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设备调整后,需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确定产品质量稳定性,做好变化点管理。
3.设备保养计划完成率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制定来自于历史故障分析及周期性保养内容相结合,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年度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是对设备维护保养做总体规划,分解为月度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月度计划结合日常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由TPM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计划实施,合理分工,并对设备维护保养跟进确认。
第四、TPM设备管理的思路
树立“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的意识,做好TPM设备管理数据化,通过对设备数据的统计、分析、变化的监测、预防措施策划、基础3S工作的开展,提高TPM设备管理效率。企业开展设备绩效管理,即要设置量化的TPM设备管理指标,也要结合TPM设备管理的非量化指标约束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注重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注重KPI改善、注重人的培养、注重体系完善。
- 上一篇:设备管理对轮胎生产的建议
- 下一篇:石油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